1.定义和使用
我们知道变量用来存储数据,一个变量只能存储一个内容。假设你想存储10个人的姓名或者存储20个人的数学成绩,就需要10个或20个变量来存储,如果需要存储更多数据,那就会变的更麻烦。我们用数组解决问题,一个数组变量可以存放多个数据。好比一个团,团里有很多人。
数组是一个值的集合,每个值都有一个索引号,从0开始,每个索引都有一个相应的值,根据需要添加更多数值。
创建一个数组,有三种方法:
(1)常规方式:使用Array对象创建空数组。
(2)简洁方式:使用Array对象创建数组。
3) 字面量方式
访问数组
通过指定数组名以及索引号码(索引从0开始),你可以访问某个特定的元素。
以下实例可以访问myCars数组的第一个值:
以下实例修改了数组 myCars 的第一个元素:
2.数组属性和方法
1) 数组的属性,如下表5-8所示
表 5-8数组的属性
使用数组对象预定义属性和方法:
2) 数组的方法,如下表5-9所示
表 5-9数组的方法
合并两个数组:
数组的末尾添加新的元素:
在数组的开头添加新元素:
forEach 数组遍历:
find()传入一个回调函数,找到数组中符合当前搜索规则的第一个元素,返回它,并且终止搜索:
copyWithin()选择数组的某个下标,从该位置开始复制数组元素,默认从 0 开始复制。也可以指定要复制的元素范围
3.二维数组
二维数组: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数组,但是其中一个元素又是一个数组,即数组中的数组。二维数组就是一个table表格。
1) 访问二维数组中的某个元素
2) 遍历二维数组中的每个元素--循环的嵌套